矯形器是指裝配于人體四肢、軀干等部位的體外器具的總稱,其目的是為了預防或矯正四肢、軀干的畸形或骨關節及神經肌肉疾病并補償其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穩定與支持:通過限制肢體或軀干的異常運動來保持關節的穩定性,恢復承重或運動能力。
(2)固定與矯正:對已出現畸形的肢體或軀干,通過固定病變部位來矯正畸形或防止畸形加重。
(3)保護與免負荷:通過固定病變的肢體或關節,限制其異?;顒?,保持肢體、關節的正常對線關系,對下肢承重關節可以減輕或免除長軸承重。
(4)代償與助動:通過某些裝置如橡皮筋、彈簧等來提供動力或儲能,代償已經失去的肌肉功能,或對肌力較弱部分給予一定的助力來輔助肢體活動或使癱瘓的肢體產生運動。
髖外展矯形器:髖鉸鏈有多種形式。如采用簡單的落環鎖式髖鉸鏈,可以在站立或行走時將髖關節固定在伸直位,開后患者便能屈髖坐下;若采用定位盤鎖定式髖鉸鏈,可將髖關節固定在多個不同的屈曲角度,患者能根據需要加以調節;采用多軸式髖鉸鏈除了屈曲角度可調外,還增加了內收外展角度的調節,使用更加靈活。
扭轉式髖大腿矯形器其特點是借助彈簧的扭力使下肢遠端(與鞋連接處)產生外旋力,并可以通過一個調節螺絲來調節彈簧的扭力大小。穿戴時要注意所產生的扭轉力是否在需要矯正的部位,并及時調整扭力的大小。
假肢矯形器對大腿膝關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穩定性要求:即膝關節在受力條件下要穩定,不能打彎造成截肢者跌倒。
助伸要求:在向前邁步時要能夠代償股四頭肌的功能,帶動小腿向前擺動,不能使小腿落后于大腿。
假肢矯形器擺動控制要求:在擺動中期要能使小腿加速,擺動結束時要使能小腿減速。不讓腿伸直時有過大的沖擊,引起膝關節大碰撞聲。另外還有體積小、重量輕、強度大、壽命長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