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形器(Orthosis)是用于改變神經肌肉和骨骼系統的機能特性或結構的體外裝置。很多腦卒中、肌無力、骨關節疾病的患者需要裝配矯形器,以預防、矯正畸形或代償失去的功能。矯形器的設計原理:原理類似大腿假肢的承重式假肢,通過承重來避免股骨頭的負荷,遠端通過連接足鐙,避免地面反作用力在下肢的傳導引起股骨頭受力,確??煽康某兄?,實現下肢完全免荷。
下肢矯形器的功能通過杠桿作用產生的功能有: 穩定與支持,產生動力,矯正畸形以及保護肢體。所有的下肢矯形器都需要通過對肢體施加力來產生治作用。因此矯形器設計者應了解其在產生動作和發揮適應功能時的作用。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根據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三點對力進行描述,所有的動作都是轉動、移動或者兩者的組合。轉動造成角度的變化,移動不改變高度的方向,力牽動關節的有效程度決定著力點(或與轉軸間的)以及力的大小。因此,下肢矯形器對肢體施力是主要通過杠桿原理來達到好的作用效果。
訓練和使用矯形器正式使用前,要進行試穿(初檢),了解矯形器是否達到處f方要求,舒適性及對線是否正確,動力裝置是否可靠,并進行相應的調整。然后,教會患者如何穿脫矯形器,如何穿上矯形器進行一些功能活動。訓練后,再檢查矯形器的裝配是否符合生物力學原理,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了解患者使用矯形器后的感覺和反應,這一過程稱為終檢。終檢合格后方可交付患者正式使用。對需長期使用矯形器的患者,應每3個月或半年隨訪一次,以了解矯形器的使用效果及病情變化,必要時進行修改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