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殘肢穿入接受腔的位置是否正確? ①站立位,當身體重量轉移到假肢側時,結節處能感到有良好的承重;恥骨下、內收肌部位無硌痛;殘肢的末端皮膚感覺已接觸到接受腔的底部但無疼痛;步行中假腳的外旋角度與健足的相近。 ②如果穿戴后結節沒有承重,殘肢末端皮膚也不能接觸腔底;而殘肢大腿根內襠部位(接受腔內上緣處)壅出個大的皮膚皺褶,這些情況的出現可能說明殘肢的軟組織沒能都被拉進接受腔,沒有完全穿進去需要脫下假肢,重穿。 ③如果穿上假肢,站立、步行中發現殘肢內襠部位不舒服,步行中假腳尖向外旋或向內旋過大,說明假肢穿戴不正,穿歪了,需脫下重穿,重穿時應注意使接受腔的內壁的方向與截肢者步行方向一致。
小腿式部分足假肢是與小腿矯形器或小腿假肢結合起來的產品。
多用于部分足截肢后足的功能損失嚴重或伴有足部畸形的患者。如跗跖關節離斷、附間截肢。這種截肢后往往產生腳后跟向里,向后歪,殘肢的承重功能不好(殘肢踩地疼、皮膚易破)。這種情況應選用小腿矯形器式或小腿假肢式的部分足假肢。小腿矯形器式的以前多采用支架式,是采用皮革制作接受腔,與橡膠制的前足部粘接為一體,再用金屬支條增強,用束緊帶固定在小腿部。它存在著重量重、易使小腿肌肉萎縮的缺點?,F多采用熱塑板材制作,如鞋拔式。當殘肢不能承重時,則需像制作小腿假肢那樣,利用髕韌帶承重,接受腔按照賽姆假肢的做法開有窗口,前足部采用聚氨酯或橡膠制的假半腳。這種部分足假肢實際上可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小腿假肢。
上下臺階訓練時,讓患者將健全側腿先邁上,然后假肢腿邁上來與健全側腿并齊。這一訓練動作對單側大腿假肢。
患者來說是共同的。上公共汽車或者電車時登上高度越高,對支撐運動體重中心的健全側腿的支撐力和維持平衡的能力的要求越高。這一動作和膝屈曲伸展運動訓練時的屈曲姿勢到伸展站立起的動作過程相同,這一訓練成功的話,患者在一開始就就能沒有支撐也能保持一定的穩定性。